校友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撷英 > 校友风采 > 正文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发布日期:2024-09-26 作者: 阅读:


李政涛,我校89届政治教育系校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秘书处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8年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论文选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现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教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立项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当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基地重大项目:面向高质量教育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新阶段后的公平、质量研究等国家和部委项目近十项。

著有《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教育科学的世界》(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教育人类学引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教育学的智慧》(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倾听着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教育与永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活在课堂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等著作10余部。

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大教育评论》、《课程教材教法》等18种核心期刊及《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读者》等杂志转载,其中发表于2012年3月《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先后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所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上天入地、知行合一;以中化西,兼容并蓄;平等对话,融通创新”为学术理想,以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为核心领域,在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学理论重建的双向滋养、双向转化、双向构成中研究和教学,进行大量开拓性的研究与著述,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长期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在中小学听课评课三千余节,具体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在全国对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数百场培训,被称为“金牌讲师”和“金牌培训师”。努力参与推动创建中国教育学派,即“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是该学派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

积极融入国际主流学术界,先后对世界著名教育学者德国洪堡大学的本纳教授、汉茨教授、布因克曼教授,柏林自由大学的伍尔夫教授、拉姆塞德教授等进行了深入对谈,并应邀在柏林洪堡大学报告厅面对100多位德国教授和学生发表演讲,介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学发展现状。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师大南路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393823

© 2024 赣南师范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