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平,男,我校化学化工学院94级化学专业校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为中国石墨烯创业功勋人物。他2008年归国之时,就立志开展石墨烯技术攻关,要勇闯新材料领域的“无人区”。他摒弃传统、大胆创新,带领团队率先突破石墨烯微片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和石墨烯薄膜卷对卷规模化制备技术,让中国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是中国石墨烯创业先锋,带领团队坚持走“产研合作”之路,践行“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的科研价值观,率先建成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培育孵化石墨烯企业十余家,推动石墨烯应用技术落地开花。他勇于攀登、积极开拓,深耕石墨烯技术创新十余载,担负起“让石墨烯走进生活”的光荣使命。他带领团队,不辱使命、历尽艰辛,熬成石墨烯领域的“国家队”,助力中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

一、情定石墨烯,坚守创新志
2004年,《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教授和他的博士后助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一起,用一些再普通不过的胶带,提取出了单层石墨烯。这个发现在世界物理科学界如洪钟大吕,石破天惊,也让刘兆平对石墨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兆平当时正在日本做博士后,他反复阅读和琢磨《科学》杂志的原文,并检索相关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导师提出了做石墨烯纳米片化学剥离研究的设想,不料却被导师泼了一盘冷水:“搞科研千万不要跟风,你还是做好本职工作吧”,导师的拒绝让刘兆平略感失落,只能把研究兴趣暂时埋在心底。
日本的研究工作结束后,刘兆平又于2007年初奔赴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化学系做博士后,其间他也曾试图委婉地向美国的导师提出开展石墨烯研究的想法,但导师做出的课题安排以及当时实验室的条件让刘兆平不得不打消这一念头。
直到2008年他入职宁波材料所,时任所长的崔平支持他做石墨烯研究,他才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吸纳优秀人才组建精锐团队,大胆探索,积极地先行先试,一边顶住压力,一边锐意创新,他要加快推进石墨烯的化学剥离技术制备研发,着手建设批次10kg级石墨烯材料中试线,他想做石墨烯世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4月,刘兆平在宁波材料所应聘答辩时留影
二、波峰浪谷,贵在坚持
2015年,刘兆平接到了新的使命和任务:争创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但当时谁也不清楚该怎么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刘兆平就带着助手周旭峰等人拜会各级领导、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着手编制石墨烯创新中心的创建方案,经过上百次的修改,2017年12月,浙江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当时,团队虽然已经谈妥了十余个投资合作方,融资额达6500万元,但是只有3000万元投资款如期到账,其他计划合作的股东单位迟迟没有实缴注册金。3000万元的注册资金难以支撑百余名工作人员和十几个研发项目的开支,在2018年争创石墨烯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失败后,刘兆平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之中,2019年7月,石墨烯创新中心濒临“断粮”,在确认几个发起股东的3500万元投资款到位无望后,四处求“财”无果近乎绝望的刘兆平,只好向一位企业做得不错的老同学借款100万元,并争取到500万元的投资,缓解了石墨烯创新中心的燃眉之急。
但500万元终究是杯水车薪,石墨烯创新中心苦苦支撑到2020年的年初,刘兆平只能壮士断腕,停止多个研发项目、适度裁员、下调薪资,“那时,我们孵化的几个项目公司也同时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而我在宁波材料所的实验室也因多个项目申报失利而导致科研经费短缺,于是,各种冷嘲热讽不绝于耳,各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可谓四面楚歌,我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几度怀疑自己已经进入了无法解脱的科研囧途,甚至真的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在那段咬牙坚持的日子里,刘兆平常常告诉自己,也告诉他的团队:“必须以十足的信心和意志,走出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
从缺钱到更加缺钱,从绝望到再次绝望,石墨烯创新中心就这样苦苦撑了3年。不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2021年的初春,正在积极布局科创赛道的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看中了石墨烯的前景,注资3000万元入股,帮助石墨烯创新中心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这时的刘兆平意识到,必须进一步汇聚全国石墨烯领域的主要创新资源,才能夯实创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的基础。2021年年底,刘兆平联合石墨烯联盟,向全国主要的石墨烯企业发出了参与共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的邀请,一时之间,有二十几家石墨烯企业纷纷同意出资,入股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接下来,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的创建工作正式进入快车道。
2022年7月,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投标;9月,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在宁波组织的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官宣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
至此,刘兆平及其团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终于将这个几度差点天折的石墨烯创新中心带到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新高度,同时实现了浙江省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2023年4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冯冠平与刘兆平畅谈石墨烯产业未来
三、未来产业,创新突破
2023年是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10周年,10年来,中国石墨烯产业从0到1,从小到大;石墨烯研发从跟跑到与国际基本同步;石墨烯材料制备从中试到批量生产,材料规模化制备能力突出;石墨烯产品也从实验室逐渐走进市场,应用领域从星辰大海到衣食住行,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国正在引领者全球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石墨烯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的占比均超过70%,稳居全球首位;中国石墨烯应用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亿元、2020年的140亿元,到2023年近20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600亿元;石墨烯联盟国际影响力彰显,海外权威期刊Nature Materials、Nature两度专文报道石墨烯联盟在推动中国及全球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乘风破浪扬帆起,“一片石墨”立潮头,亮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石墨烯人的披荆斩棘、砥砺奋斗。
当前,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正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目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突破更多石墨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其诸多关键的共性技术陆续在全国各行各业登场,或亟待在技术创新的聚光灯下亮相。如:由石墨烯改性后的重防腐涂料,耐腐蚀寿命提高两倍,兼具耐磨、耐冲击、防附着等特性,它能够满足海洋与临海复杂环境的严苛应用要求,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舟山500kV联网输变电工程,并喜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提名。石墨烯与纳米硅进行精巧的复合,形成新一代高比容量负极材料,完全有望突破现有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瓶颈,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动力电池材料。
这些处于“现在进行时”的技术突破,虽然已经初现曙光,但它相对于整个石墨烯技术蓝海,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面对这些阶段性的成果,刘兆平的头脑无比清醒,他对团队的成员说:“突破永不止步,只有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勇敢地继续前行,我们才能担当起创新中心的光荣使命。”

2023年,石墨烯联盟理事长李义春为刘兆平颁发“中国石墨烯创业功勋人物”奖牌